「歌劇魅影」是雅很喜歡的小說,巴黎歌劇院的五號包廂及地下水道,有機會真的很想去看看。不過在小金門的九宮坑道,卻意外地先行感受到小說裡的地底神秘世界!而置身曾是金門規模最大制度最完善的金水國小,廣廣教室裡舉手答題,我在「出洋客的故事」展示館吟一首長相思,小學生的童趣與出洋客的酸苦滿溢於心 ,更是特別的體會!

 舉手答題.JPG  


烈嶼鄉為金門縣5鄉鎮中,唯一的離島鄉鎮,近代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本島西南西方,居於金門與廈門之間,包括大膽島、二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等諸小島。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約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可以說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烈嶼目前與大金門間僅靠渡輪接駁,也因此,烈嶼鄉至今上能保存多數既有之原始生活風貌以及自然景觀。

 水頭商港旅客服務中心
金門水頭商港旅客服務中心2  

水頭碼頭為大金門來往小金門重要碼頭。開放小三通後,更成為金廈居民往返的必經之地。金門港務處為擴大服務小三通旅客,斥資新台幣二億七千萬元興建金門水頭商港旅客服務中心、風雨走廊和浮動碼頭,提供購買特產和餐飲服務,因為啟用沒幾年,設備新穎,有航空站級的服務水準。 
坐船小金門    
烈嶼(小金門)到了
烈嶼

下船剛好看到當地公車,分南、北路公車,觀光客大多搭南路公車,會行經八達樓子、湖井頭戰史館 (湖井頭站)、西湖(中墩站)、將軍廟(上林站)、陵水湖(上庫站)、烈女廟(青歧站)等著名景點,其中一座數丈高的城堡威嚴矗立路旁最為印象深刻。那是著名的「八達樓子」!1933年,日軍突襲長城口的國軍部隊,為了誘敵,國軍留下一班步兵死守古北口的八達樓子以掩護轉進。雖然任務圓滿達成,但七位戰士皆壯烈成仁。為了紀念,在1966年於西宅社區前,仿建當年八達樓子,拱型的大門上面嵌有「古北口」漆紅的大字,七勇士塑像栩栩如生。可惜近午實在太熱,廣廣又睡了,我們只能在車上感受那英姿了。

回到九宮碼頭站.我們到了位於九宮碼頭左側山腰的烈嶼遊客中心。

烈嶼遊客中心
電話:082-364401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羅厝5-5號 
開放時間: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全年開放,僅除夕休館)

烈嶼遊客中心  

到訪時剛落成,外觀主要為迷彩軍營式建築。遊客中心有圖文展示,介紹烈嶼地區特別的生態景觀、地質構造、閩式建築及人文戰役史蹟,內容簡單扼要,使遊客能對烈嶼地區有一全面性的了解。烈嶼遊客中心2   

館內附設飲料與紀念品販賣部,走到館外,則可欣賞金門西海岸的景觀 金門西海岸  

從剛來遊客中心下方步道沿左側行走,即可進入九宮坑道(又稱四維坑道)參觀 九宮坑道2  

當年為了避免運補船隻在裝卸貨物過程遭受共軍炮火,國軍因而於堅硬花崗岩下開挖坑道。所有工程都是由國軍以雙手打造而成,,內部規模相當讓人嘆為觀止,由於必須考量船隻行運,當時物資與設備又缺乏,加上必須在共軍戰火下施工,因此,坑道的形成,本身就是一部血淚史。目前金門主要的小艇坑道,就是金門本島的翟山坑道與小金門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的九宮坑道。

2009「金門古寧頭大捷」六十週年,國內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率國內眾多知名古典音樂演奏家,於「金門翟山坑道」舉行全國首創【坑道音樂節活動】,利用坑道特有的回聲特質,成功將金門戰役史蹟資源,轉化成表演藝術的場域,創意十足的作法,每年引起各界廣大迴響,諸多新聞媒體爭先報導!

翟山坑道全長357*寬11.5*高8公尺,九宮坑道更長達790公尺、最寬處15公尺、高11.5公尺,為雙丁字型水道,含括四個出海口、五座運補碼頭,規模比翟山坑道大一倍有餘。走進九宮坑道,酷熱溫度驟降,坑道內外皆有可觀之處。
九宮坑道口   
九宮坑道內景

九宮坑道.JPG

坑道出口為羅厝漁港。
放安全帽  
廣廣主動幫忙放安全帽,真是個熱心貼心的孩子

回程走到小金門湖下村路口(若從九宮碼頭出發,直走下坡處第一個圓環),是遊覽小金門的必經之道
烈嶼地標 
映入眼簾的是一砲彈型的圓環,即是「八二三紀念碑」。後面則有一座拱形的石門,寫著「勝利門」,主要是紀念八二三砲戰勝利而建造的。但其背後故事卻是浴血堆積而來~民國47年,對岸的共軍以奇襲的方式,分別由廈門等地區向金門列島展開攻擊,激戰44天,小小不到15平方公里的烈嶼鄉,曾經受到中共濫射22萬餘發的砲彈攻擊,最高落彈密度為大金門之八倍,幾乎炸翻 烈嶼地標.JPG
時至今日來到此地,依稀感覺壯烈。被稱為小金門精神地標 ,也是代表景點。

風雞
風雞

烈嶼過去和金門一樣同受風災之苦,在金門本島是以「風獅爺」為精神寄託,但在烈嶼各村落,情況相當不同。在這裡,佇立在村口,不然就是在屋頂上是泥塑的公雞,因身漆白色,村民遂暱稱為「白雞」或「風雞」。相傳風雞能鎮風煞、剋蟻害、護古宅、保平安喔。 
  
烈嶼餐廳不多...小弟做功課唯一一家也因當晚村裡要熱鬧辦桌,告訴我們中午無法接待客人,只好坐船回金門本島覓食

烈嶼資訊
交通方式:水頭碼頭-->搭渡輪到小金門的九宮碼頭。
票價:全票48元。
班船時刻九宮碼頭(小金門)到水頭碼頭(大金門)
07:00 07:3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7:30 18:00 20:30  

 

水頭碼頭(大金門)到九宮碼頭(小金門)
06:30 07:00 07:30 08:00 08:30 09:30 10:30 11:30 12:30
13:30 14:30 15:30 16:30 17:30 18:00 18:30 21:00

註:金門國家公園於烈嶼區設置自行車免費提供遊客使用,電話預約(082)364401-3,每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四點五十。(全年無休,農曆除夕除外)


回到金門本島,先在「金水食堂」慰勞飢腸轆轆的腸胃

 金水食堂  
金水食堂
電  話:0919-138291
地  址:前水頭48號
拿手好菜:雞捲(先將雞肉打成泥,再加上多種食材搭配而成,用料豐富)
裝潢特色:
緊鄰得月樓的金水食堂,是由傳統閩南式建築改裝而成,每間包廂都獨具特色。

金水食堂外.JPG  

填飽肚子後,開始走訪有七百多年歷史,清朝時即有「文里鄉」美名的水頭聚落
水頭聚落,地理接近廈門,從以前就是一個對外的港口。清末到民國三十年代,因為環境艱辛刻苦,有段蜂湧南洋經商的歷史,僑民在外經商致富後,透過僑匯,在家鄉興建一座又一座的閩南大厝和洋樓(番仔樓)。有人說,水頭的建築物是金門人求生存的時間縮影,從農漁墾殖到南洋經商,不同時期全反應在建築上;例如著名的得月樓、乾隆年間的「頂界十八支樑」,而金水國小除了建築風格特殊,又因是公共設施,更顯得與眾不同。

民國10年,水頭人有感教育的重要,開始在村裡興學,因學生太多,重視教育的黃氏宗族,向印尼僑商募款,21年完成建校,定名「金水小學」,成為金門地區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善的小學,並出版「塔峯」僑鄉刊物,以解出洋遊子的思鄉情愁。1937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佔領金門,金水小學被強徵作軍事醫院中斷辦學。戰後金門實施軍管,借用金水國小興辦軍校訓練軍隊,直至1958年遷移後,金水小學才恢復教育講學。後來聚落人口逐漸外移,乃在1986年廢校,2003年3月公告為金門縣歷史建築。
金水國小

幾度停校又復校,金水國小一路坎坷,也反映時局動盪。但金水國小的成立,是很多老金門人的回憶,背後蘊含早年遠赴南洋的父祖輩,冀望子孫藉由教育成龍成鳳的心情,即使現在已經廢校,精緻典雅的校舍,還是引人注目。 
金水國小.JPG

金水國小的大門山牆上一對天使的雕刻搭配牡丹、鳳凰、梅花以及葡萄,並以紅磚堆疊出圓柱等中西融合的特色,是金門少見保存完整的建築。這些圓柱都是在福州燒好再運來金門使用;當時金門人到南洋,都是先到大陸沿海搭船,與大陸的關係比和台灣密切呢。 

建築平面採「回」字型配置,外圈囗為教室、辦公室及教師宿舍,內圈口為禮堂
教室  
禮堂  
 

現在的金水國小已恢復最初興學時的樣貌,也闢建展覽室,因為金水國小就是僑匯下的產物,進門左側第二個展示館主要以「存德藥房」為背景介紹僑匯(
存德藥房  
水頭當時很多人外出重洋,信件往來都由中藥行來交付,因為外出很需要藥品,而成為批局!而存德藥房是早年兼營僑匯業務的民間店舖,現在這家老藥舖仍持續營業(金門縣金城鎮莒光路38號),蠟像皮膚毛髮都很逼真,繼總兵署後又再次讚嘆金門蠟像功力了。

後面有一個語音故事館,結合牆面彩繪述說了一則有趣的僑匯聚落故事: 阿秀丈夫出外地賺錢,交付100元大洋託付給朋友帶回家鄉,並寫一封信內容只畫上4隻狗和八隻虌。朋友看不懂畫中涵義,暗中拿走50大洋,但是阿秀慢慢領悟畫中意思,向朋友要回另50大洋!朋友不解,怎知還有50大洋沒給

阿秀說:4隻狗代表4*9有36..八隻虌代表8*8有64而36+64等於100所以一共100大洋.朋友只好摸摸鼻子把錢歸還


古厝紅眠床
紅眠床  

古厝灶腳--廚房
灶  

「出洋客」異鄉經商致富後,回饋故里就是蓋房子,許多聚落立起了和閩南建築截然不同的洋樓,模仿南洋的味道不是那麼道地,又和傳統建築大異其趣,但經由金水國小留下了歷史的足跡,也見證了村里之間的共好精神。 所以金水國小現又為金門「出洋客的故事」展示館,說一段異鄉遊子回饋鄉里,以及水頭的在地故事。


出洋客的擇姻娶妻:
華僑的擇姻娶妻早期多仰賴父母、媒妁之言,挑選同鄉的女子,自海外返鄉迎娶,之後再度隻身前往海外謀生。當時隻身在外的青年,有時雖有元配,仍會在異邦再娶一房,特別是南洋當地的女子,以協助其事業,這樣便形成了「兩頭家庭」的現象。
出洋客的故事 
僑鄉婦女的角色:
出洋客也許數年才返鄉一次,因此「妻代夫職」、「母代父職」情況相當普遍。侍奉公婆、照料子女及家務勞動,甚至農務工作,幾乎落在僑鄉婦女的肩上。兒子成年後也一心想著出洋投靠在海外的父執輩,使得僑鄉婦女更形孤單。

 

洋客苦:
別鄉離井最然腸,野店荒村當賤庸,鏡破梅妝辛苦甚,隴頭雲海只為窮。 洋客苦  
閨怨:
寂寞深閨又一年,春花秋月不成眠,庭園荒蕪飄零盡,春夢迢迢到客邊。

長相思:
長相思

長相思,閨怨深,夫戍邊關絕書音,倚闌干,淚滿襟,帷中隻影單,香夢無處尋,對鏡憐瘦影,最苦閨中心。

讀著牆壁上一首首詩..洋客苦、閨怨、長相思,在在顯示當時男人離鄉背景之心酸與女人孤單守候之淒苦
可愛  
還好有廣廣可愛模樣平復久久不能的自己,還好生在現代,大家真的應該珍惜和平與安定啊!

註:僑匯

勤奮簡樸的出洋客,多半會將所得儲蓄,定期寄返家鄉。清朝政府自1860年正式批准僑匯後,至1930年代隨著移民海外人數激增,僑匯的數量也跟著膨脹。僑匯高峰期集中於1910年代至抗日戰爭期間,尤其1929~31年間世界經濟大簫條波及東南亞經濟,僑匯卻達到高峰,主要原因是當時許多華僑感到南洋經濟前景堪慮,不如結束海外事業返鄉所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香港與東南亞,僑匯被迫中斷。戰爭結束後立即恢復,不過1949年前後政局不穩,金融崩潰,1966年中國大陸發生文革,十年動盪僑匯停頓;另一方面,隨著僑生(於海外僑居地出生的華人)的增加、東南亞國家的獨立、與原鄉的聯繫減弱、身分認同的轉變等諸多因素,僑匯經濟的時代遂畫下句點。

 
下一站建築明信片~金門水頭得月樓與黃輝煌洋樓、金城莒光樓

arrow
arrow

    雅(廣霆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