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是雅爸爸生長的地方,每年農曆新年,多數到台北工作定居的親戚都會回來東勢厝度假
每年除夕,熱鬧滿分!我們今年初一晚上到,初二一早天氣大好,終於見到台北久違的陽光
在三合院賞星打球嬉戲,在田野間放炮騎單車,還有三不五時的親戚熱鬧來訪
不絕於耳的麻將聲,恣意的休閒時光,新鮮的好空氣...雲林真的很有年味呀!
也趁著天氣好,回程安排有「布袋戲故鄉」之稱的虎尾景點隨意遊...
第一站
虎尾糖廠老車站,又稱為「驛站」

建於明治41年(1908年)的虎尾驛早期稱做”五間厝驛”,貨運兼辦客運,大正9年(1920年)才改名,拜交通便利之故,站前一帶一直是虎尾最繁華的地點,也帶動了虎尾的發展
1955年虎尾驛原址改為保警中隊部,1986年被糖廠收回做為原料辦公室。在糖業全盛時期,【虎尾糖廠】號稱為全台灣最大的製糖工場,糖產量曾位居全台之冠,虎尾也因而享有「糖都」美譽,輝煌一時。雖然糖業衰微,虎尾盛況不再(目前全台僅剩虎尾糖廠仍在使用小火車運甘蔗)。但富有珍貴文化遺跡的糖厰範圍(囊括的同心公園及日治時期的舊宿舍區)成功一轉爲當地難能可貴的休閒觀光園區,遊客可在大自然中悠哉隨意地探聞臺灣糖廠的歷史魅力。
第二站 雲林布袋戲館
這一棟早在日據時代就建立的屋舍,已經有相當多年的歷史
在早期為虎尾郡役所,也就是現今的警察局,而今改造為雲林布袋戲館
布袋戲別名為掌中戲,在台灣歷經日治、國民政府時期,因不同的政治考量、風土民情,內容及表演形式有不同的發展。例如以皇民化布袋戲、武俠戲。野台戲、內台金光戲、電視布袋戲、外台民戲所使用的戲偶在比例及造型上各有可觀之處。布袋戲也是集雕刻、彩繪、刺繡、口白、樂曲等多方藝術,是傳統廟會儀式中重要的酬神及娛人活動。
而最有名的布袋戲就是人稱「布袋戲一代宗師」的黃海岱先生創立的經典人物-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後來海岱師的兒子為黃強華與黃文擇兩兄弟,將布袋戲歷史整個重新改寫,創立現名「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於2000年時將布袋戲結合了科技、3D動畫技術和布袋戲操偶師的操偶技術及細膩程度,將布袋戲製作成電影「聖石傳說」,讓布袋戲成為台灣的文化產業之一,也讓布袋戲有揚名國際的機會。
雅當時也是霹靂粉絲之一,對於葉小釵、狂刀、一頁書等人際遇情節印象猶新,對主角”素還真”與莫召奴更是崇拜吶
布袋戲館在空間規劃上,除了展示空間外,另有飲料休息區、戶外野台戲區、教學區、展示區,暖暖的太陽下是個曬小孩的好地方
。
這次埔里山上雲林東勢厝一行,廣廣認識好多新朋友領好多份紅包
而帶婆婆回雲林....長媳老媽款待,看她們開心話家常,雅好像帶著婆婆回娘家耶
廣廣開心的笑容,婆婆感受三合院悠閒過年,香甜睡夢中的祖孫都大豐收喔
延伸閱讀
虎尾生活網
溫馨回顧
天倫之樂
舊文章晒太陽
憶兒時-雲林南投尋根旅
全站熱搜